一幅画除了可以作为一幅画卖掉,还可以产生哪些附加值呢?一幅画的想象空间,在艺脉看来借助版权交易可以很大。

巴塞尔艺术展与瑞银集团于2017年3月发布了。报告显示,2016年全球艺术品销售总计566亿美元,其中,中国市场在全球市场中占比为20%,2016年中国市场的艺术品销售市场规模约113.2亿美元。报告估计,艺术品线%。()

《巴塞尔艺术展与瑞银集团环球艺术市场报告》显示,中国市场占20%,艺术品销售市场规模约113.5亿美元

但在艺脉创始人龙卫华看来,艺术品仅仅通过线上销售远远不够,艺术家的获利手段也不应该局限在原作售卖上。而艺术品的电商销售“这个方向本身就有问题。艺术品消费并非刚需,它属于情感消费。画廊存在的意义也体现于此,只有当消费者看到作品的介绍,被作品背后的故事感动,才有可能购买。通过互联网判断艺术品的购买价值,会导致消费对作品价值体系的认知判断产生误区。”

既然艺术原作的电商销售在龙卫华看来不是好生意,他选择了以艺术品的版权交易这个点来切入艺术品的线上交易,并称到“文创的核心根本还是在版权”。2015中国艺术品市场规模占全球市场的19%,约合人民币800亿元,我国艺术授权品、艺术复制品、艺术衍生品交总额超过200亿元,整个艺术品产业突破8000亿。这一切都建立在艺术版权交易的基础上。

基于此,去年9月,龙卫华创立“艺脉”,项目定位于艺术版权交易平台。它一端连接缺乏变现渠道的艺术家,为其提供版权出售服务;另一端连接有版权需求的采购方,为其提供购买服务。他们在线上报价、签署协议、完成授权。同时艺脉简化了版权登记流程,版权方在线上完成申请,获取作品版权登记证书。

现今艺术品的版权登记比例不高,文化艺术高地北京一年不过1~2万件艺术品完成登记。艺脉与版权局合作,更快速地完成版权登记。龙卫华透露,艺脉正在尝试通过技术方式来加快申报进程。

艺脉的最终愿景,是将艺术品版权与制造业结合,让艺术品走向大众消费时代。以投资为导向的艺术品消费模式仍将存在,但不一定是现当代艺术品市场的主流。艺术家的创作不再曲高和寡,它们可能会与身边的日用品结合,以极优的价格满足消费者的审美旨趣。

龙卫华认为,互联网的形式能够极大地降低版权购买价格。过去,购买方需要通过中介寻找合适的艺术品,并一对一地沟通合作。艺脉则汇聚海量艺术品信息,以搜索的方式完成筛选,定价与合同方面,也会有更清晰的规则。

以购买方式为例,艺脉推出了三种版权交易模式。一是买断,购买者享有独家使用权;二是根据销售额、应用范围等信息,双方商定收费比例;三则是定制。目前平台已积累了200位种子艺术家。

团队方面,龙卫华曾在国内知名传媒公司工作多年。现负责公司整体运营。另外一位合伙人是原广州美院教师,于2004年投身艺术行业,现担任多家知名公司艺术顾问的沈天舒。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